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

 

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1、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需要资金投入。

2、要解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险、教育要大量投入。
3、商品房和保障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4、就业、创业、职业培训需要资金投入。

5、发展现代农业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解决城镇化的资金需求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

(一)财政资金需要大量投入。

1、这就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增加地方财力。比如开征房产税现在试点了,今后要留给地方进行城建和保障房的建设。

2、要放开或者允许地方政府多渠道筹资,比如扩大地方政府债券,现在允许中央代发。另外,允不允许市政债券?在美国市政债券是很普遍的。当然要注意还款能力。发债券比用银行贷款好些,因为所筹资金是社会存量资金,而用银行贷款则可能增加货币发行。

3、发展中小城市、城镇,重点在于县(包括县级市),但目前县的财力有限,有的地方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财政收入主要靠土地出让金。这使得发展中小城市、城镇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增加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县级财政收入,是十分重要的。

4、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发挥作用。

(二)利用资本市场和社会资本为城镇化服务。

1、现在很多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城投公司都是从银行拿的钱,现在有20万多亿的债务,据说有20%是不良资产。而且这些债务主要由银行贷款形成。能不能再换个思路?让城投公司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靠发股票和公司债筹措资金,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房地产项目的实施。当然城投公司必须有一定利润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营。

2、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和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组合,进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规范的是资产担保证券( ABS)和资产抵押证券 ( MBS)。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使长期被占压的资金变成可流动的资金,增加了银行和金融机构扩大资产业务的能力,也会使投资者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

3、能不能设立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当然是要有收益的,这样才能维持基金自身的正常运转。我去新西兰奥克兰地区进行投资基金法的调研,奥克兰地区有一个基础设施基金,都是由地方财政出资,专门聘请了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这笔基金。基金主要投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有可能赔本,所以政府给他一些特殊经营,比如经营港口、运动员村等等,基金股东不分红,投资收益用于再投资。这样就把基础建设资金问题解决了。

4、发展城市信托、房地产信托。城市信托、房地产信托是以城市项目或房地产项目为抵押担保来发行信托凭证来筹措资金的一种形式。以城市信托、房地产信托的办法筹措资金的好处在于,一是以特定项目为标的筹措资金,减少筹资和投资的盲目性。二是以城市项目或房地产为抵押或担保进行筹资和投资,会降低投资风险。三是所筹措的资金都是社会闲散资金,有助于降低直接贷款的比重,减少因增发货币而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

5、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建设,城市的给排水、污水处理和减排项目也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这些项目都会有一定收入,有投资价值。在这些方面应当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应当建立工业园区,把企业集中在园区内,集中搜集污水、废气,集中治理。

6、加快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林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农民不要轻易出卖土地,而是通过转租、转包和土地入股方式得到长期收入。

7、鼓励建立家庭农场,生产合作社等。发挥农业集约和规模经营的效率和作用,通过生产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形式,促使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销售一体化。增加农民抗风险能力。

(三)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我们还要依靠银行的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小额信贷和其他全方位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农业生产、创业、就业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银行业首先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银行经营就必然不稳健,银行利润就成为无源之水;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要充分认识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引领作用。银行业要加深与实体经济互利共赢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经营理念,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应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应当为企业转型、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服务。商业银行要综合化经营,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在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银行应当实施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群体、中微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地帮助贫困群体脱贫,普惠金融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要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银行还必须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当前,东南沿海加工贸易类小企业出现了集体性经营困难,集中表现在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外部市场波动加大,由于此类小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成本无法向下游转嫁,赚取的仅仅是“刀片”利润。企业转型不可避免。为减轻小企业负担,国家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应向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倾斜,比如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行结构性减税,减免小企业行政审批费用等,银行也应运用自身优势,帮助小企业跨过目前的转型升级瓶颈期。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针对众多中小微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规范收费行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公布具体收费标准,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网点布局和渠道建设,加大机构整合力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快捷度。

为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向社区、县域和大的集镇等基层延伸。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商业银行须继续转变市场意识,发扬为小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的精神,变坐等上门为主动营销,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针对专业市场、小摊贩、小门脸的需求设计贷款产品。

由于我国小微企业众多,行业分散,经营方式和产品类型多种多样,银行与许多小微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银行应主动搭建与小企业对接的平台,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那些尚未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未纳入信贷管理档案的企业的信贷需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农”和小微企业一直是短板,他们的金融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成效。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许多银行花大投入进行产品研发,推动担保方式创新,成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一些银行还为小微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把不少网点升级为专为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支行,通过专业化经营,减少贷款审批手续和周期,不仅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还解决贷款及时性问题。

然而,由于小企业信用资质低、管理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获得银行贷款的覆盖面仍然较低,目前银行的信贷产品还远远不能覆盖小微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在寻求外部担保途径时,一些小企业也遇到贷款成本升高、附加贷款条件的情况。银行与企业应当是合作共赢的关系,银行应注重长远利益,树立现在的小企业就是未来的优质客户的理念,建立起支持薄弱环节的长效机制。在贷款定价上既要覆盖风险,又要向小企业适度让利。银行还须在担保方式创新上加大力度,大力推广存货、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动产质押,盘活企业自有资产,积极探索采矿权、门票收费权、海域使用权等权益质押,以减少小企业的担保费用。中小企业中小城市、城镇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中小微企业得到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城镇化创造条件。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完全必要的。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