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曹凤岐:A股缺陷多 IPO应多发

 

 

66日讯,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今日在网易财经的《财经大咖直播月》直播活动中表示,加强监管还是对的,当然应该要注意监管的方式方法,出现一些问题短期来说对市场可能有一些不良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好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应该是一件好事。

他表示,现在的问题很多人不是发(财)在二级市场上,而是发(财)在一级市场上,减缓发行甚至停止发行对于市场、对于股民绝对没好处,所以不觉得现在发多了,而觉得现在发少了。

他还认为,中国这个市场容量太小,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有一些大的、优秀的企业在国内上不了。

还有,中国的股市制度缺陷,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分红制度、退市制度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情况造成中国股市从内源上来说我们不可能老是牛市,“牛短熊长”的情况是经常性的。

以下为直播全文:

主持人:曹老师您好,欢迎您作客网易直播专访,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年各国股市纷纷创新高,就连恒指涨幅也很大,而A股却像经历了一个小股灾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曹凤岐: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A股怎么叫“小股灾”?因为A股今年总体来说比较平稳,最高大概是3300,最低差不多3000

实际上今年股市的总体走势还是比较平稳,和2015年不太一样(2015年大起大落),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股市“惨跌”(这个看法)不一定准确,但很多人确实对中国股市信心不足,可能造成继续下跌的情况是存在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应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股市和国外股市,尤其和美国股市最大的区别有这么几个:

1、国外市场是成熟的市场、发达的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历练,中国股市不足30年,虽然这些年在市场化、法制化方面有所进步,但应该说我们还存在很多缺陷,这是和国外股市不太一样的地方。

2、外国股市(所谓成熟股市)是制度健全的股市,中国股市不是很健全,包括发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分红制度,我们都不是很健全,所以这个股市表现在内在的不稳定性。

3、中国股市的法制不够健全。

4、中国股市相比美国股市和其它发达国家股市的很大区别是,在那些股市上无论做空做多,基本上都是机构投资者,中国股市90%是散户,散户做就容易造成股市大涨大跌,波峰波谷,中国是一个散户市场,而国外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

国外机构投资者和中国还不太一样,我们中国的投资基金、公募包括投资证券市场的私募基金也是机构投资者,但这些机构投资者还是短期操作的,为了短期盈利,他重仓或抛售对市场会引起影响,而国外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像养老基金、社保基金、年金,包括保险资金的进入,基本是长期投资,这在是中国比较缺乏的。

5、中国的市场严格说来是一个投机市场,是短期操作市场,不是长期投资市场,这是中国股市出现问题非常重要的原因。

总体来说,所谓大起大落或者大家说的“跌”是内部原因造成的。这是我的根本看法。

刚才说国外股市纷纷上涨,中国股市纷纷下跌,也不尽然,但应该说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不是太大,它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到现在为止还是一样。中国经济非常好的时候中国的股市上不去;中国经济不太好的时候,中国股市可能涨得很高,它和经济关系不是太大。

这次所谓下跌大概有几个原因:

1、监管层出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市场有所振动,监管层搞了关于内部交易的问题、操纵市场的问题、资本大鳄的问题等其它规范,对此市场很敏感,感觉有些问题。

2、现在我们在抓紧去杠杆,流动性的问题对股市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所以短期还是由于政策造成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加强监管还是对的,当然应该要注意监管的方式方法,所以出现这些问题短期来说对市场可能有一些不良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还是好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应该是一件好事。

主持人:最近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涨势非常高,但国内上市的相关行业股票却“跌跌不休”,为什么A股留不住这些中国优秀企业?您怎么看?

曹凤岐:我觉得中国这个市场容量太小,有一些大的、优秀的企业在国内上不了,像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本来应该在国内上,但国内的容量很小,而且在国内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一些比较大、比较优秀的企业还是赴海外上市了。在海外上市,这些中国概念股很受追捧,所以在海外上市是比较好的一件事情。

如果把优秀企业都吸引回来,或是让大的优秀企业在A股上市,我认为还要扩大中国市场的容量。

另外我们要进一步市场化,加强制度建设,给这些优秀企业提供空间、场所,给他们机会,所以中国的问题还是制度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在海外表现好的回来可能不行了,而且有些回不来,我觉得我们市场容量还是不足的。

主持人:尽管IPO现在有消息称放缓,但和其它股市比起来好像还是多了不少,您怎么看?

曹凤岐:股民对我的看法可能不太赞同,实际上我并不这样认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从主板到中小板到创业板才3000多家企业,我们注册的企业有1000多万家呢,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需要上市,但我们上市的速度很慢,审查很严格,所以很多优秀企业上不了市,这是一点。

第二,是不是因为股票发行快了、IPO快了,中国股市下来了呢?事实不是,历史上已经暂停了9IPO,实际效果是不好的,而且造成很多企业压在那里上不了,出现了“堰塞湖”,不是因为节奏快了资金没了,现在一级市场的股票还是稀缺资源,老百姓)根本买不到一级市场的股票,实际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分裂的,一级市场都被那些大户、机构投资者买了,然后说“中签”,你看看散户有几个能中签的?老百姓根本买不上一级市场的的股票,老百姓说你还发,把资金都吸引在那儿,现在没事儿了,为什么?原来是先交资金然后才中签,现在是中了签才交资金,中多少?上海是1000股,深圳是500股,实际上也没占那么多资金,原因并不在这儿。

大家把中国股市下跌的原因说成是发行节奏太快,这绝对是误区,我说的这一点很多股民不同意,实际大家没想到,只有多发行,股民才有可能从一级市场上买到股票,现在一级市场上根本买不到,而且一级市场和上市股票的差距非常大,一级市场发行10块钱,上市可能就是20块,头一天就有可能涨100%,现在头一天限制了,40%多,但发行以后它有涨跌停板制度,有些机构、大户一拉拉三四十个涨停板,实际上他们已经赚够了,然后再放开,老百姓一买就是高价,实际上老百姓只是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高价股,为什么不能从一级市场买低价股呢?因为股票是稀缺资源。

股民说快速发行会不会造成跌破发行价,实际上大家又有一个误区,不要对跌破发行价大惊小怪,在国外的上市公司,第二天跌破发行价的非常多,比如他发行价10块,第二天可能是9.9块,跌破发行价对上市公司毫无影响,因为上市公司把钱拿到了,再跌也是股民之间炒作的问题,这个不要紧,而且如果跌破发行价,老百姓可以直接低价买股,我花10块钱在一级市场买,花9块钱在二级市场买,这样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就平衡了,大家不去炒一级市场了。因为在一级市场买股票和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价格差不多,甚至二级市场价格更低(跌破发行价)。

现在的问题很多人不是发(财)在二级市场上,而是发(财)在一级市场上,所以减缓发行甚至停止发行对于市场、对于股民绝对没好处,所以我不觉得现在发多了,我觉得现在发少了,还要发,给老百姓机会,这是我和别人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再暂缓,别暂缓了,都九次了,九次的效果是什么?没有效果,对市场造成非常大的波动,重新启动时又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大家应该把这件事想明白。

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加入MSCI指数的问题?加入对A股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加入呢?

曹凤岐:现在应该这么说,我们希望加入MSCI中国指数,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看法会反映出来,加入好处在于一是增强了中国股市的透明度,国外投资者能更好了解中国股市;二是投资者会更透明地投资中国股票,包括A股,广义的还包括香港、台湾这个大中国的指数,应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参与我们的市场,这对我们的市场化、国际化应该是有好处的。对投资者间接来说,加入后的市场也是有好处的。

为什么没有加入?人家对我们有看法,说我们市场化程度不够,政策变化比较大,透明度也不高,法人治理结构、税收都存在一些问题,几次都延期加入,所以还没有加入。

我觉得现在条件逐步成熟,我们市场化、法制化,开了港股通,上海的,还有深圳,我们进一步国际化了,我觉得加入条件越来越成熟,而且我估计可能会比较快地加入。这是我的第二个看法。

第三个看法,我们这么多年没加入,没加入就没加入吧,这是我们市场化的结果而不是目标,没加入也是一样的,我们争取条件加入,对中国股市影响并不是太大,因为明晟指数也是一个商业化指数,所以不要把这事儿看得太重,但我们还是希望加入,加入后对中国股市的国际化、市场化是非常有好处的。

主持人:请问您对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以及股市监管建设政策有什么建议吗?

曹凤岐:开始我就讲了,中国股市为什么“牛短熊长”,为什么有时候“跌跌不休”,爆涨爆跌,波峰波谷非常大,200720082015,大家看出来是这样的,为什么呢?中国的股市制度缺陷,从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分红制度、退市制度各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情况造成中国股市从内源上来说我们不可能老是牛市,“牛短熊长”的情况是经常性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完善制度,就是我刚才提的:

一个是发行制度,近些年来我们已经进一步市场化了,但市场化还不够,包括是否实行注册制,到现在两种意见,一个认为条件不成熟,实际上我们现在是审核制,但跟审批制也没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国家或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担保,但又审查不出来它是真的假的,实际上我们审查的不在于财务指标怎么样、盈利指标怎么样,而应该审查它报的材料是不是真实,中国很多问题在于虚假陈述,包括发行报表是什么,那些项目可能都不是真的,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完全变成了审查机关,一是速度上不来,这些人怎么审查这么多企业?第二,即使是虚假信息披露你也未必审查得出来。

所以我的意思还是要改变,还是要慢慢向注册制过渡。什么是注册制呢?也要审查,但不是实质性审查,而是程序性审查。主要审查的是它是否信息真实,是否符合《公司法》,符合《证券法》,符合发行法规和条件。我的主张是把第一次审查给交易所,交易所先把一道关,到证监会时交易所看它有没有虚假披露,一旦发现有虚假,证监会具有一票否决权,你不是已经被审了嘛,我不是再审一遍,而是看你不行就否决你。这样就行了,监管部门也能抽出更大的精力去做调查研究。所以发行制度应该说是要改变的。

二是交易制度,现在为了避免投机,我们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实行“T+1”等制度,这都属于交易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提出能否取消涨跌停板,这是第一;第二,能不能把“T+1”变成“T+0”?我认为这些想法都很好,但要根据条件逐步实现,现在我们实行“熔断”,把股市搞得一塌糊涂,实际上涨跌停板就是熔断,在中国目前来说限制投机还是必要的,一下子放开不行,但需要进一步放松。另外我觉得现在真的没必要搞“T+0”,我们搞过,T+0造成了市场非常大的问题,多次回转交易,实际上造成了很多混乱,而小投资者在这里得不到任何好处,只会被搅肉,因为大户买了以后马上就卖,小散户不可能那么快地买卖,连一个机会都没有了。所以现在不必改变这么多制度,慢慢来,根据市场情况慢慢改变交易制度,因为中国市场投机的气氛和投机的机会太多了,很多人就是奔着投机来做,所以这个股市存在很大问题,如果是正常投机是可以,但它和内幕交易、内部欺诈和操纵市场都连在一起,这种情况下的交易制度保护不了投资者。

三是分红制度,中国上市公司好像不懂得分红,实际上在欧洲的一些市场并不是频繁交易,但很多人买股票,有股票,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分红制度很健全,他每年能从投资中得到5%的回报,这样他为什么要去炒呢?中国是象征性分红或根本不分红,有的十年不分红,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老百姓或股民看到的是什么?是我买到股票以后能不能以更高价卖掉,这是他买股票的目的,他不是想持股,他更不想长期持股,长期持股有可能过几年这个公司就ST了或者退市了,实际中国长期不是“金”,大家都想短期操作,也是中国市场为什么投机气氛那么浓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这样的,股票收益有两个,第一个收益是内部收益,就是分红收益,这是稳定收益;二是资本利得收益,也就是市场炒作收益,你的收益无非是别人亏掉的,而上市公司内部收益是大家都得利,上市公司给你分红。所以我们主张要分红,要现金分红,这样大家可能都能得利。

实际上大家没想到,你买股票,即使每年给你分5%,你买100块钱的股票,每年给你5%20年才能回本,市盈率20倍。20年后回本,实际上你的财产已经让渡给人家了,你只是得到股票收益,20年以后股票也不是你的,而是人家的。你买债券5%,五年到期,到五年以后连本付息都给你了,但你买股票,只要你不卖掉它,它永远不是你的。

大家还没有看到,如果你得不到(5%)的收益,等于持20年你才能把本捞回来,到21年的时候你才能得到105块。这样的长期投资能投吗?所以你必须内部分红,而且是现金分红,不能采取送股、增股这种办法,那等于是降低了个股的价值。所以我主张现金分红,甚至我主张在招股说明书里你就表明,如果我的公司不能给股东5%以上的回报,我不上市,我不发行。敢不敢?

投资其它产品人家都会告诉我有多少收益,包括理财,理财会告诉我是一期收益,但理财收益明确了一年4.5%,如果买三年,给你5%以上的收益,这一点非常明确,但上市公司不明确。所以大家要知道,分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制度。

四是退市制度,现在中国大家都争着上市,因为上市就可以融到资了,但很多人是造假,捆绑上市,上市后效益本来就不好,一年好、二年差,三年ST,这种情况下他不能退市,我们有制度,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应该严格执行,你要是不行了你就要从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当然退市时还要对股民有(相关)保护(措施),这一点要注意。

还有,最近证监会出台了大股东和高管减持制度,这是必要的,因为他们现在都变现,而且是断崖式变现,持有(时间)很短,这非常不利,而且他们套现对市场影响非常大,所以我支持新规,减少大股东断崖式的减持,这对保护上市公司甚至保护投资者是有好处的。

还有一个规定,对重组的严格要求我觉得也是必要的,因为中国在一级市场上市很困难,想借壳资源通过重组的办法上市,另外有一些濒临死亡的企业,把壳资源一弄,又炒得鸡犬升天。这叫虚假重组,根本不是为了行业发展和资产重新配置来重组,所以这个我也同意证监会的新规。

重组是永恒的主题,并购是永恒的主题,不是不要重组,大股东也可以减持,但应该按照规定缓慢减持,这样才可以。像我们的《证券法》,应该是高管在职期间不得减持,大股东减持5%必须提前申报,而且要持三年,现在变成半年、变成三个月了,我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样。

有些制度可能从短期对投资者信心有些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我认为都是对的。

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我们这次直播就到这里。

曹凤岐:好的。谢谢!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