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山西永济游记
 

6月13日下午,参加“微型金融创新与农村发展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在永济进行了参观游览。因时间关系只参观了鹳雀楼、普救寺和黄河大铁牛三个景点。

永济市地处山西省西南端,位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永济古称蒲坂,曾为上古舜都,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传说“中华”一词的来历与永济有关。一位台湾历史学家说“站在永济面向南方,左手是中(中条山),右手是华(华山),这就是中华的由来”。当然这是一家之说,但也足见永济历史悠久。永济境内古蒲州城濒临黄河,古为畿辅重镇,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国六大雄城之一。历史悠久的永济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名贤倍出,舜帝及唐代文豪柳宗元、王维,南宋画家马远,明代三朝太宰杨博等历代英杰,声名远扬。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永济积淀了深厚的名胜古迹资源,境内现存文化遗址、宝寺名刹、亭台楼阁、将相陵寝等文物景点140余处。其中,有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闻名的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有《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有杨贵妃的故里,还有中华瑰宝唐开元大铁牛等文物名胜,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五老峰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旅游区。2003年,永济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山西省县级唯一一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后又相继被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市)”。电视连续剧《西厢记》、《杨贵妃秘史》等都以永济作为主要外景地。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的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的土岗上,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历经岁月沧桑,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土岗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的格局修复了普救寺。现在巍峨高大的主殿、小巧玲珑的西厢书斋、方整宽敞的塔院、崔相国夫人和莺莺小姐所在的佛居别墅等建筑都已落成,它们依山而筑,错落有致。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另有说四大名楼为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雀(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后,失去往日的繁华和兴盛,遂于元初毁于战乱。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雀楼。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雀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高度为73.9米。2002年底,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登楼观大河,其势依旧雄伟壮观,令人遐想。

历史上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最为著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雀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最突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
 
 
永济游(三首)
(2010年6月13日)
 
鹳雀楼
信步登高楼,
满目尽绿洲。
鹳雀已飞走,
黄河依旧流。
 
黄河铁牛
黄河大铁牛,
粗链锁浮舟。
两岸皆闹市,
车马汇人流。
 
普救寺
普救高塔映红墙,
慈善之地藏西厢。
千里姻缘牵一线,
后人赞颂小红娘。
 
黄河大铁牛

鹳雀楼上王之涣铜像

普救寺西厢小院

普救寺舍利塔

在鹳雀楼上(后面远处为黄河)

鹳雀楼前留影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