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曹凤岐:我们该如何教育本科生



     1965年进入北大,47年的好年华都留在了学校,与厉以宁教授一手推动光华管理学院的建立,光华金融系曹凤岐教授可以说是光华发展的见证者。对北大、对光华,曹老有割舍不掉的情感。“不算本科生,我带过的硕士、MBA、博士、博士后有300多人;在光华,这个数字大概除了厉老师就是我最多了。”在谈起最让他自豪的一点时,曹凤岐老师还是立刻想到了自己满天下的桃李。而谈起光华的本科教育,曹老的眼光也放在了更高、更深的教育理念上。

 

 

宽口径,厚基础、大目标

    本科教学要注意宽口径,厚基础。本科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学生们来到光华后并不马上分专业,这是对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营销学并不熟悉。如果直接进入太专业化的领域对于他们的发展并不有利。通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后,从大三开始再选择专业,然后提供专业化的训练,应该是最有好处的。这就是所谓“宽口径、厚基础”。

    现在,许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过于具体了,这反而可能会给学生误导。不能把本科的目标定义成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这不是本科的任务。有战略眼光,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这样就是合格的本科学生了。本科教育的目标要更“大”一些,太高端、太专业的人才培养在本科阶段很难实现,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

 

重德育,塑品格   

    我们那代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或者说,我们遵循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的底线,先学做人,后学本领。过去讲“德、智、体”,德是放在第一位的。而现在,社会和家长开始偏离这种传统,过早地就告诉孩子们如何赚钱,如何出人头地,并因此造成了许多的问题。

    光华管理学院非常注重本科生的品格教育,比如为每个学生设立学术导师,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程等等。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光华的学生、北大的学生需要有自己坚持的内心“底线”。有品格的人才才能真正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感恩、责任与承担

    光华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我希望他们能记住三点。第一,要有感恩的思想。不要忘记北大,不要忘记光华,不要忘记老师,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学生的成就。第二,要有社会责任感。光华的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和培养,因此他们更加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反馈社会。第三,要敢于承担。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经济发展是比较顺利的,但是今后肯定还会遭遇到很多的困难,乃至挫折。光华的学生要勇于承担历史的重任,为国家的振兴做出贡献。

 

(对外关系部供稿  发于光华网 发布时间:2012-06-12)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