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必须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解读两会精神(四)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我们提了一个口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口号对不对?是对的,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一句口号,让大家共同富裕。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第一句话我们真的做到了,但是第二句话我们并没有很好的做到。出现了贫富差距非常大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有可能影响经济下一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应该调整分配格局作为扩大和重启内需重要途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更多的国资收入转化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甚至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成为了共同呼声。
    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年下降,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据统计,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为14.2%,比199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为31.3%,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尤其是2003年以后,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出现较快下降,而营业盈余比重有较快上升,反映出国民收入在加快向企业集中。而这和国外情况恰恰相反。
    虽然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但其中主要是企业储蓄在不断上升,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来已超过20%;而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由此带来消费增长的变化,我国的消费率自上世纪80年代后总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2000年后急速下降。自1979-2007年我国的消费年均实际增长9.4%,低于支出法计算的GDP平均增速(10.5%),也低于投资平均增速(11%)。
    第二,居民收入增速长期低于GDP 和财政收入增速。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自2003 年以来连续6 年低于GDP 增速;农村居民现金纯收入1997 年以来连续13 年低于GDP 增速,这表明居民相应的产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1999-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为20.2%,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4仅为11.5%。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我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自2003年以来连续6年低于GDP增速,农村居民现金纯收入1997年以来连续13年低于GDP增速,表明居民相应的产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1999—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20.2%,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11.5%。农民更是下降,农民从1997年到2009年,基本上都是下降的。而企业盈余是上升的。企业盈余和劳动者报酬,美国劳动者报酬是56.6%,企业盈余24.5%,英国、德国、法国都差不多,日本劳动劳动者是55.1%,企业盈余19.3%,你看中国是劳动报酬是39.7%,企业盈余31.3%,与跟国际比较来说,我们给企业创造价值了,劳动者实际上得的不多。
    第三,收入差距明显偏大。收入差距明显偏大,主要反应在基尼系数增大。基尼系数我国1981年我们是0.2927,到04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419,08年上升到0.48。什么概念呢?0.1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1—0.3比较合理,超过0.3—0.5,那是收入差距偏大和过大。2004年,在亚洲22个国家,中国的吉尼斯系数最高。2009年中国最高20%收入组所占收入相当于最低20%收入组的8.3倍;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也是很大的。我看了一篇报告,说同班同学十年工资相差十倍,因为他俩的行业不一样,有一个人是在垄断行业,工资很高,有一个在在其他行业,工资就低,同班同学毕业十年工资相差十倍。
    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大,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3:1(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我们说扩大消费、扩大内需是对的,但要要解决如何扩大消费问题。低收入人群不敢消费,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很难困难的。家电下乡,村村通电是好的,但是很多老百姓有电灯是不点的,以为点不起电灯。所以你给他的家电,就像我们现在农村家里还摆着缝纫机而不使一样,是摆设,如果这样的话,光是家电下乡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所以应当首先解决最低消费问题,才能去做别的事情,才能做别的消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第五,二次分配调节效果并不明显。他们调研发现,从二次分配的结果观察看,居民初次分配收入与最终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变化不大,收入调节主要表现为企业收入向政府部门的转移,政府支出占比不断增加,然而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却在下降。
    第六,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260美元左右,然而2007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只有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个百分点。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抵付,从而挤压了其他消费增长。究其因,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使广大居民相对无钱可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又不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居民有钱也不敢花。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收入分配不断向政府和企业集中,向城市集中,向少数人集中,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性广受普通大众关注与关切。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会影响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对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方面,除继续完善最低工资等制度外,主要是通过加大对劳动技能和在职培训等的公共投入,提高劳动力价值。
    2、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在二次分配领域,改革税收制度和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性支出。个税征收应按照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原则来设计税率;同时应根据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和收入水平,适当调整扣除标准,并考虑地区差异。现在正在提高在考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问题,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征收要体现“扶低、扩中、限高”的原则,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3、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放松对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缩小行业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全民保障性资产,其经营或出售取得的收入,部分应通过再分配的方式转变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
    4、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5、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关键是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
    6、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