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走势备受海内外关注。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 

  记者: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与前几次调整相比,本次调整具有哪些内涵?产生了哪些影响? 

  曹凤岐: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 

  此前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曾先后发生多次转变。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007年底,为抵御日渐明显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11年我国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总体来讲,当前的货币政策是稳健偏紧的。自2010年以来,央行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今年以来央行三次加息,也是有效回笼流动性的表现。 

  这些举措无疑对控制物价,防止通胀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今年下半年以来,CPI出现逐月回落,从8月的6.2%下降到9月的6.1%,10月份下降到5.5%,体现了此前调控的效果。 

  记者:近4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说是一种适度扩张、具有定向特征的政策举措,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财政政策与前几年相比具有哪些新的变化? 

  曹凤岐:在今年货币政策偏紧的前提下,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为了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防通胀、稳物价的预期作用,今年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其承担供给的政策职责,一方面在民生领域保持供给,如推进保障房建设,推进医改、教育、养老等民生建设等;另一方面则通过减税等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并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通过这些财政的配合政策,更好地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此外,今年的财政政策着力支持了一批新兴产业和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对于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了限制。加大了对农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减轻了中小企业的税负。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了作用,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记者:如何评价这一财政政策在今年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 

  曹凤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生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化,而今年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正是助推了上述目标的形成。 

  今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扩内需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为例,不少地方财政为小企业贷款提供贴息,增加了多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向政策性担保机构注资,鼓励他们为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同时加大税收扶持政策,减轻小企业负担。最近财政部又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多项减税、减费的政策。 

  记者:“稳健”与目前实际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一回事吗? 

  曹凤岐:首先,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体现了灵活性和针对性。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根据经济和金融的实际情况,实行稳健偏松或稳健偏紧的政策。我认为现在的货币政策已经接近“适度从紧”了,从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银行信贷规模趋紧并出现惜贷等现象,就可以看出,紧缩货币的特征是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在适度回落中逐步趋稳。 

  但是,当前房价和物价还没有调控到位,形成通胀的因素仍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农产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等。此外,人民币占款规模在增加,造成了货币的被迫投放,这些都是我们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家既要考虑避免通货膨胀继续,又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应当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面对资金面比较紧张的状况,未来在信贷政策上,总体虽然不会放松,但是结构上会有所调整,可能将更偏向中小微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有强烈资金需求的企业。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2011.11.25 10:22  )  

 

相关连接:

http://miit.ccidnet.com/art/32559/20111125/3221365_1.html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