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曹凤岐《金融改革创新轮》序

 

曹凤岐《金融改革创新轮》序

 

曹凤岐同志邀我为他的论文集《金融改革创新论》作序,我答应了。

在这里,我不想对曹凤岐论文集中的论文和观点做出评论和评价,因为我只是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涉及了金融问题,而并非专门从事金融问题的研究。所以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我只想就曹凤岐同志的科研态度谈点看法。

曹凤岐是我的学生、工作上的助手和科研上的合作者。

我和曹凤岐在科研上的最初的合作是从1981年开始的。那年夏天,我们共同参加了在烟台举行的“外国中央银行”学术研讨会,我作了一个学术报告。我记得我们住在烟台芝罘宾馆的同一个宿舍里。我问他,凤岐,你看中国企业用股份制办法来集资行不行?他说完全可以。我说,那你就研究股份制问题。于是他开始协助我对股份制问题进行研究,他成了我关于股份制研究中的得力助手。1984年他写了一篇关于股份制改革的文章送给我看,我觉得写的不错,有新的观点,就推荐给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于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这篇文章,题目是《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这篇文章是国内最早从理论到实践系统研究股份制的文章之一,影响很大。此后,他更深入地研究在中国推行股份制问题。“七五”期间,他承担了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股份制实施途径与管理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曹凤岐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于1989年4月出版。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股份制的理论、股份制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的产权关系、企业股份制实施途径、我国企业股份制发展的外部环境、股份公司的组织与管理、股票发行、交易和管理、企业集团与股份制、产业结构转换与股份制等,书中还列举了我国几家股份公司组建的实例。为了支持他们的研究,我为这本书作了序。从此,曹凤岐对股份制的研究更加勤奋着力。他从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间在北大学报上连续发表了10篇关于股份制的文章,就是影响很大的“十论股份制”。

90年代开始他又协助我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法制化问题进行研究。1992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开始起草《证券法》,我担任起草小组组长,他是起草小组主要成员,参加《证券法》起草小组的还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另外几位教授。证券法从起草到1998年底出台,经历了6年半时间,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曹凤岐从开始到最后完整地参加了起草过程,参加执笔和讨论。1998年底证券法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后从1999年起又开始了“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我仍担任起草小组组长,周道炯、张肖两位委员担任起草小组副组长,具体的起草工作仍由曹凤岐负责,他也是副组长之一。投资基金法的起草也遇到很大困难,主要是想把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都放在一起,都由“投资基金法”规范,但十分困难。后来起草小组决定分步骤立法,即先出台证券投资基金法。我的想法得到周道炯、张肖和曹凤岐同志大力支持。于是我们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递交了报告。报告很快批复下来。这样《证券投资基金法》很快出台了。

《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大法,这两部法律的出台,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法律保障作用。而为两部法律的起草和出台,曹凤岐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和贡献。

曹凤岐还对金融体制改革、货币政策、金融创新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多部专著、教材和发表了多篇论文。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他自己来完成的。

我认为,曹凤岐在科研方面认真探索、执着追求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对年轻的同志应当有所启发。

1、他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研。曹凤岐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理论工作者,他始终是围绕经济和金融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理论研究的,因此他的研究是有生命力的,能在实际中应用。他从研究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设性意见,在某种程度起了为改革开放出谋划策的作用。

2、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社会科学的研究,有时会遭到误解,会有很大风险。例如在研究股份制问题时,有人说这是搞私有化。我和曹凤岐都曾遭到了批评,甚至曹凤岐晋升教授职称的机会都拖延了很久,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研究股份制问题。事实证明,这种坚持是对的,股份制—即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在起草证券法的过程中,为了坚持一个条款、一个观点,他会同别人争得面红而赤,有一次他没控制住竟然同一位领导同志拍了桌子,我批评他失了教授风度。他回答我说,为了起草一部好法,我宁愿失风度。

3、他勇于探索和创新。曹凤岐思想不保守,敢于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理论。除了对股份制和资本市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外,对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他不仅研究了宏观经济与金融,利率和汇率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管理等问题,近期还研究了中小银行和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和民间金融,还研究了他本人原来不太熟悉的互联网金融问题等。最近一段时间,他重点研究了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等重要问题。

4、善于学习,认真钻研。曹凤岐是1965年进入北大的,学了不到一年就赶上文革停课了,可以说在大学期间没有学多少东西,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他听了我和张培刚、胡代光等老师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课的全部内容,对西方经济学有所了解。为了搞好金融学的教学和科研,他到人民大学黄达教授的研究生课堂上听了两年金融学研究生课程。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甘坐冷板凳,安心做学问,研究课题,写文章,认真搞好教学。

前面说过,我和曹凤岐在科研方面初次合作是1981年,那时他36岁,我51岁。多年来他协助我研究和共同研究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包括股份制、资本市场、金融改革、民营经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时间荏苒,转眼34年过去了,今年他已进入古稀之年,我也早已进入耄耋之秋。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我们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发展,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做出了努力和贡献,自己感到欣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会继续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创新发挥我们的余热。正是:

秋霜染得满山红,

看叶登山叠叠峰。

昔日荒沙连大漠,

今朝道畔尽花丛。

多年劳累非虚掷,

往事堪思一笑中。
   鬓白不为闲话扰,

加鞭纵马对西风。

(摘自《厉以宁诗词选》,《七律·从教50周年暨75岁生日自叙》)

 

厉以宁

 

2015年2月24日(乙未年正月初六)

 

(《当代金融家》杂志2015年第9期刊登了本文)

 

 

0

话题:



0

推荐

曹凤歧

曹凤歧

287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1987年曾被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文章